➦点击上方天津百姓关注百姓故事
庆音法鼓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
这个“老家伙”究竟有何魅力?
(资料图片)
三百年的老者,
如何在新时代“活”出新力量?
它落入天津,生于海河岸畔,
鼓中所激荡出的浑厚音律,名叫乡情。
2023年6月10日是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,
我们为您介绍咱天津独一份的“老古董”,
听它如何“活”出新力量。
记者/艺凡 讲述/铭扬传统
庆音法鼓銮驾老会第十代传承人
——傅宝安
初夏夜,河西文化馆前的广场上,庆音法鼓銮驾分列两侧。分别由日月龙凤扇、九曲黄罗伞、轮、螺、伞、盖、金瓜、钺斧、朝天镫、花、罐、鱼、长、蝠、元、扇、庆、茹、艾、方、软对、硬对、高照等器物组成一堂。乐器则是由鼓、钹、铙、铬子、铛子组成。
全场以鼓为主,居于乐队中央;钹左铙右,各有七八人;铬子、铛子可有数人,都站于法鼓两侧。观之,出会场面隆重,仪仗执事雍容华丽。
銮驾中心灯光起,开哨鼓击。您看,庆音法鼓这就来了——
演奏开始时,击鼓者首先连敲数声,鼓声由强到弱,由慢到快,称为“哨鼓”。鼓为五音之首,击鼓之人正是庆音法鼓第十代传承人——傅宝安。
随之第一位持钹者称为“头钹”,连敲三声后,各位表演者都要在“鼓”的统领下,按曲谱、词牌轮番“耍起来”,鼓、铙、钹默契配合,鼓乐齐鸣。
庆音法鼓的特点是边奏边舞,文武兼备,技巧绝活儿就要看钹在演员手中烁烁翻动,其长长的缨穗凌空飞舞;持铙者周身上下翻动、金光熠熠,可以说是“法融文武间,鼓合风云起”。表演临近尾声时,高潮迭起,所展现出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的震撼气势,令人叹为观止。一曲舞毕,在场观众无不拍手叫好。2008年,挂甲寺庆音法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起源于河西区挂甲寺的“庆音法鼓”,是天津特有的一种音乐舞蹈表演形式。在近三百年的漫长时间里,挂甲寺几代人将法鼓与銮驾糅和在一起,创办了“庆音法鼓銮驾老会”,并创作出多种表演绝技,成为属于百姓自己的一种民间艺术,永演常新,代代相传。在河西文化馆4楼非遗展厅中,最原始的一套庆音法鼓銮驾被精心保存于恒温恒湿的环境中。銮驾上斑驳的印迹、破损的灯罩,无不在向世人诉说着它历经百年动荡的艰难历程。2016年9月26号,河西文化馆正式将挂甲寺庆音法鼓复制銮驾交接给傅宝安的手中,他也成为了挂甲寺庆音法鼓老会会长、第十代非遗传承人。傅老谈论着它们,说到开心处,起身走到器物前,总想摩挲一番;转而,他又怀古忧今,这门技艺将如何传承后世。
多年来,傅宝安和会里的老人们积极开展各种传习活动,每周六都会在河西文化馆组织孩子们集中排练,老师傅想把老祖宗的这份传统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。
庆音法鼓,一位三百年的老者,遗世而独立,见证着天津这座城市的发展与繁荣;
它已老去了么?可在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,它还只是一个刚刚成长起来的孩童。
落入天津,生于海河岸畔,鼓中所激荡出的浑厚音律,名叫乡土情,聚的是人气儿,更是一代代老百姓对于祖上父辈的思念......
生活广播《百姓故事》
自2006年开播以来
始终将话筒对准
基层劳动者和普通百姓生活
通过津云中央厨房汇整
天津媒体讲述类节目优质资源
为您精心烹制一道
“津派故事融合餐”
《百姓故事》曾获
中国新闻名专栏
天津广播电视十大品牌节目
·
·
·
每天听20分钟真实故事
塑造美好心灵
欢迎您
来收听、来讲述
出品:天津广播电视台 · 生活广播
FM91.1 IPTV-804频道
采编制作| 艺凡
图文编排| 艺凡
讲述 | 铭扬
监制 | 赵磊
↓点这听更多天津百姓的不凡(更新中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