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村民更富了、道路更宽了、网络更快了、村庄更美了,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感也更近了,这是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平安街道居民的共同感受。近年来,平安街道完成了镇改街道,在党建引领下进一步统筹规划、科学部署、特色发展。

从“村村通”到“路路美”,平安街道的乡村道路实现了质的飞跃。公路网伸入各村角落,乡村线路纳入城乡公交统一管理,公交班次更多了,群众出行更方便了。不仅如此,快递物流加速推进,村里老百姓也享受到了送货上门的便利,快递加快进村也为乡村振兴按下“快进键”。

为深入推进城乡美化工程,平安街道投资400万元实施马驿新村升级改造项目,有效改善新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。同时,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,用党建带河长制,以河长制促党建,有力结合美丽乡村建设、农村环境改善等工作,全面修复水生态系统,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。

据统计,2019年以来,平安街道对辖内79个老旧小区实施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了改造,共涉及170栋住宅楼,惠及居民5808户。通过拆除违章建筑、修缮加固房屋、加建住户厕所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、优化空间改造、增设儿童设施和健身器材、修建文化广场,改善了小区环境和居住条件,使城乡面貌呈现出新的气象。

如今走进平安街道,乡村风貌大幅提升,硬化道路户户通,改水改厕环境美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2022年海东市平安区首个5G数字乡村试点项目落户平安街道沈家村,乡村平台村子里的房屋、人口、资源、事务等数据变得可视化,通过智能数字系统就能进行智能填报、阳光村务和实时查看巡河数据,全面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。

数字乡村建设,正全面助力乡村振兴。在沈家村,在建的6座移动式高效温棚,运用智能硬件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,可根据市场要求调节蔬菜生长季节,促进四季果蔬优质高产,实现科学指导生态轮作。

为了让小乡村走上致富道路,平安街道把一批懂技术的“田秀才”、有经验的“土专家”、善经营的“新农人”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建立台账,储备乡村振兴人才力量,激活乡村振兴发展“一池春水”。

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民,2012年以来,白家村890亩土地上的230多个温室大棚每年实现人均纯收入3万元左右;沈家村打造“富硒土地农耕基地研学+开心农场认领+富硒温棚采摘”经济产业链,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,增加农民多渠道创收……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万玛加王雯静)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