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全球科学家正致力寻找与研究新的肉类替代品,以缓解肉类食品的供应危机,最终实现替代肉类可持续性发展。人造肉以来源可追溯、食品安全性及绿色可持续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

《中国植物肉市场洞察》报告显示,预计10年后全球肉类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.4万亿美元,其中替代肉类的市场占比将从目前的不到1%提升到10%,超过万亿元。

关于人造植物性肉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,传统的植物性肉类替代品仅仅是基于豆制品的一种沿伸,虽然其具有肉品相似的营养,但其尚未具备肉的口感、色泽及风味等特性。因而国内外大多数公司致力于开发类似肉的植物性产品(植物肉),目前已经有较多企业掌握一定技术并将其制作出一定的产品。


(资料图)

植物肉采用组织化蛋白等重组整形而成,本质上是一种重组食品,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营养需求量身定做,如增加维生素、矿物质或改变脂肪酸比例等,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和健康食品的载体。

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2-2027年中国人造肉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》显示:

随着“双碳”目标的驱动和大众健康消费观的升级,低碳饮食在不知不觉间走进消费者的视野。植物基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剧增,植物肉赛道也成为了资本追捧的新风口,越来越多传统企业、初创企业、跨国公司以自建工厂或找人代工的方式来布局这一行业。CBNData的数据显示,2020年一年之中,国内针对植物肉赛道的投融资事件多达26例,同比增长500%。

天眼查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国内共有超5000家企业名称、经营范围包含“素食、人造肉、素肉、植物肉、植物替代肉、细胞肉”,而从地域分布来看,广东省的人造肉相关企业数量最多,尤其是植物肉,有很多知名植物肉企业都是广东企业。

2022年全球植物肉市场规模约184亿美元,预计每年将以15%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增长,到2025年,其市场规模将达到279亿美元(约合1775亿元人民币)。而据Euromonitor预测,2025年中国植物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42亿美元,超过全球市场的一半。

植物肉市场现状分析

植物肉制造链包括农作物种植、植物蛋白提取、植物蛋白组织化、组织化蛋白调色和调味等环节。可用于作为植物蛋白初级原料的农作物主要有大豆、豌豆、小麦、花生等。通过提取纯化,从农产品原料中获得高浓度的植物蛋白质,如大豆分离蛋白(蛋白质含量高于90%)。

植物肉消费方面,鉴于对健康、环境保护、商家推广等因素,消费者对于人造肉的接受程度逐年递增。在已经购买植物肉的消费人群中,健康是消费者再次购买的主要原因,占购买植物肉动机的50%,其次是环保、口味和新潮。

在对消费者的年龄进行调查后发现,植物肉在年轻消费者中更受欢迎,90后是植物肉的主要消费人群,紧接着消费占比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。中国植物肉消费者63%为女性,这一数据也表明了更偏爱肉类的男性对于植物肉的接受程度更低。

随着消费者不断深化植物肉的认知,市场消费需求也在稳步提升。植物肉被带入更丰富的应用场景,冷冻速食、饭团、拌面等不同产品形态已走进便利店、新零售商场、新式茶饮、快餐厅等渠道。

目前来看,由于植物肉市场份额相比传统肉类少之又少,各植物肉企业均在寻求合作拓展销售渠道。零售起家的Beyond Meat积极寻求与餐饮业的合作,主打餐饮的Impossible Foods也开始涉猎零售市场;国内植物肉公司不约而同纷纷与各大知名连锁餐饮企业、热门IP、网红合作推出新产品,以提高知名度打开市场。

中国肉类产品需求缺口持续存在且肉类产品需求量巨大,因此对于人造肉,中国市场需求空间广阔。同样,到2023年,中国人造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。这意味着,中国植物肉市场在未来几年几乎占全球的一半。

随着植物肉行业发展得更加成熟和稳定,植物肉加工技术,包括原料蛋白的组织化技术、成型技术以及风味提升技术等大幅度进步,植物肉产品必然会受到很大欢迎,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
多学科交叉研究或为突破方向

目前植物肉产品的发展受到一些技术和市场因素的制约和挑战。更高技术层面的整肉模拟技术尚未达到大规模工业化等级,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商业化。而技术更成熟的碎肉产品,由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,生产者众多,产品品质也参差不齐。另外植物肉目前尚无生产标准,如何规范市场也是植物肉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。

我国替代肉类发展要实现大的突破,需要整合国际科研力量,结合多学科研究成果,包括化学、物理、食品加工等,以便进一步开发肉类替代品,包含从蛋白质来源开发、组织化技术、重组和产品色香味形及营养健康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。

需要进一步开发植物蛋白的重组加工和颜色风味提升技术,包括混合成型技术、微生物发酵技术、剪切技术、3D打印技术等。除此之外,还需要借助强大的仪器分析设备与定性定量分析方法,对相关属性进行测定与加工指导。

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2-2027年中国人造肉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》

推荐内容